close

  G201201 (2).jpg  

  昨晚在睡前閱讀了某本書,看到一小段自己蠻喜歡的文字。它沒什麼多深奧與了不起及艱澀,祇不過寫的人,剛好是我喜歡的作(哲、思、學)家。

  如果並沒閱讀他其它作品,在這段文字所得的想法或共鳴與啟示,可能會不太相同。雖即便如此,我還是有可能會誤讀與誤解他從文字(想)給予我的意思(詮釋)。

〈在行動中揚棄〉

  那老是一再強調,「不要做這個!斷絕一切的念頭!要克服你自己!」的道德體系非常令我討厭。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凡是「能鼓舞我,使我廢寢忘食、日以繼夜地去做某件事,除了祇想一個人獨立將它完成,其餘什麼都不想」的道德體系,我便甚為喜歡。
  
  不屬於這個生命的一切會陸續疏遠退,他毫無怨尤,看著今天這個離他而去,明天那個不告而別,就像每當一陣輕風吹來,拂動樹梢,樹上的枯葉便紛紛飄墜;或許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它們的離去,因為他的目光緊盯著理想與目標,既不旁騖,亦不後顧,渾然凝神專注。「行動決定興廢去留,在行動中,我們才有所揚棄。」────這真令我興奮,我的信念乃因而飛馳神往。不過,我並不是刻意要張大眼睛去追求困乏,而是我實在不喜歡任何在本質上屬於否定和和自絕自棄(self-renunciation)的一切。
  
  ***
 
  目前,我暫時還不想用文字寫清(蒙發)自己的想法。因為力道和方向,非常好,如果那個目標有益人生與不會讓妳陷入宭迫或其它難堪裏,妳當然勢必可大膽去追求,況且這樣成魔才成活的日子,妳又不是沒經歷過。那是很棒的過程,肆意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,很專注和廢寢忘食,猶如亞伯拉罕·馬斯洛(Abraham Maslow,1908年4月1日-1970年6月8日),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,以需求層次理論(Need-hierarchy theory):「分成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,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。」 (我買的書是簡體版,這段介紹則由網路轉載。相差不矣。)

  5.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,或是發揮潛能。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,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。解決問題能力增強,自覺性提高,善於獨立處事,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。要滿足這種盡量發揮自己才能的需求,他應該已在某個時刻部份地滿足了其它的需求。當然自我實現的人可能過分關注這種最高層次的需求的滿足,以致於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。 自我實現需求占支配地位的人,會受到激勵在工作中運用最富於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技巧。重視這種需求的管理者會認識到,無論哪種工作都可以進行創新,創造性並非管理人員獨有,而是每個人都期望擁有的。為了使工作有意義,強調自我實現的管理者,會在設計工作時考慮運用適應複雜情況的策略,會給身懷絕技的人委派特別任務以施展才華,或者在設計工作程序和制定執行計劃時為員工群體留有餘地。
 
  以上所例的第五類則是「金字塔理論的『頂端』」,屬於人類精神愉悅與存在(活著)最快樂的程度。
 
  要讓自己一直活在這樣狀態,亦或所有內/外在因素與環境都能配合得剛好……突然想到昨午看的某部電影其一臺詞,而它逗笑我了:「莎士比亞(William Shakespeare)在創寫《哈姆雷特(Hamlet)》趕稿時,門房(房東)還一直猛踹他的門呢!所以他戲裏才有許多關於揶揄門房的角色和段落。」
 
  想必那時的他(莎士比亞),應該是不屬在Maslow金字塔理論裏的最高精神愉悅層次。
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安靜蹲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